(湖北)决胜供给侧 | 清理僵尸企业 拓宽产能空间
发布时间:2016-07-09 来源:长江云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刘爽 杨晓)“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去产能”要面临不少的“僵尸企业”,能否有效清理这些“僵尸企业”,将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成效。
说到“僵尸企业”,大冶富峰特钢公司总经理翁国龙特别有感触,钢铁行业不景气,他主攻特钢产品,企业勉强能维持,今年以来,他把希望放在了当地开发区的新厂子,等着再上一批新产能,可这个厂子还没运作起来,就已经有了“僵尸企业”的苗头。
“中央精神也说了,把僵尸企业,或者说停滞企业进行整合,我也有一块地在陈贵那边,但是由于资金链断裂现在停滞了,非常希望能盘活。”
资金链断裂、接近停产、资不抵债、职工难以安置,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在十堰市市长张维国看来,整合或者转产才能找到出路。在十堰,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几千家,车架、车身,车厢等每个细分市场占得满满当当。这些企业同质化、低端化特点显著,基本具备“僵尸企业”的属性,在市场竞争中淘汰在即,已经没有增长后劲。
“按照解决僵尸企业的思路,通过整合、兼并重组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呢,要通过转产。”
而对国资“僵尸企业”来说,清理措施更需通盘考量。截至目前,湖北共有105家省属国资“僵尸企业”,其中清理处置完毕的有58家,在这58家僵尸企业中,主业清晰、运营能力较强的理化测试中心、省医工院、省轻工院等,已通过股权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管理层持股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长生告诉记者:“名存实亡的这些企业,两种思路,一种是破产,一种是兼并重组,僵尸企业他的资产还是有他的价值,还是可以利用的。”
为进一步推动“僵尸企业”兼并重组,襄阳市在关于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10条措施中明确:在襄阳开展兼并重组的企业,可以获得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以及实际投资额20%的产业基金跟投。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兴瑞介绍:“目的是支持我们襄阳本土的企业走出去进行兼并重组,让外地的优势企业到我们襄阳来兼并重组,通过产业链的组合,进一步地提升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来提升它的市场竞争力。”
而对那些扭亏无望,已无盘活可能的企业来说,“入土为安”则是******处置方式。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表示:“我们改革要有壮士断碗的这种勇气和决心来推进,特别对去产能这块,僵尸企业,就是效率很差、产能过剩的是这种企业,必须要以这样一种装壮士断腕的勇气,把它该停的停,该关的关。”
(责任编辑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