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
“僵尸企业”专题
公司新闻
 
 
“僵尸企业”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 新闻中心 > “僵尸企业”专题
2016年清理僵尸企业:经济之需、刻不容缓
 

2016年清理僵尸企业:经济之需、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6-02-1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开栏语:“僵尸企业”主要是指一些管理不善、效益不佳,却主要依靠银行支持和政府照顾而勉强生存的企业。它们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宝贵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是国有企业改革不够彻底的体现。一些地方由于担心改革不顺利影响就业和稳定,本应该深化改革却不愿改或不敢改,造成“僵尸企业”一直靠“供血”活着。这不符合市场规律,延缓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只有勇于破解“僵尸企业”难题,克服改革“阵痛”,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才是实现经济良性稳步发展的题中之义。

  本报记者 杨守玲报道

  在2015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年中国经济的五大任务分别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将“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列为今年的首要工作任务,想要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

  僵尸企业的产生

  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指出,“僵尸企业”就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给僵尸企业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僵尸企业就像电影里的僵尸,本身已经没有生命力了,但还可以靠着输血时不时出来蹦跶,而且它蹦跶起来还挺吓人,危害不小。”

  其实,我国僵尸企业由来已久,目前部分僵尸企业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中遗留下来的。在众多的僵尸企业中,大多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国有企业,另外还不乏A股上市企业的身影。据数据显示,A股“僵尸企业”比例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10%左右。

  僵尸企业的产生源于三方面的原因,王绛分析指出,一是改制成因,初期国有企业改革盛行的模式之一,就是部分改制而非整体改制。“固化存量、优化增量”,将优质资产剥离出去成立新公司,将劣质资产留在存续企业内。改革步子走得越快的行业、地区和企业,存续企业的比例就越大。二是历史成因。如一些公司按当时政策或专项工作需要设立的临时性公司,是在完成使命或部分完成使命,或政策变更后遗留下来的企业。三是企业自身经营机制原因。有的企业经营业务面窄,主营业务不强,产品老化,技术落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发展资金短缺,长期以来产品无市场、经营无利润,经营困难,连年亏损,积重难返,造成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被迫停产。

  中国能建华东装备镇江设备公司项目经理聂光辉曾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在供给侧产能暴涨的这些年,还留下了许多后来演变成的僵尸企业,给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添了许多难度、带来了很大压力。供给侧的产能严重过剩、僵尸企业过多,给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流动产生了极大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从供给侧方面来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而言,各方认为僵尸企业应该至少具备以下三大特点:一是自身丧失盈利能力,长期靠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输血”生存;二是尽管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停滞,但产能仍在,有参与行业竞争的可能;三是企业不具备市场功能,存在缺乏战略意义。

  僵尸企业的危害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僵尸企业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其“三宗罪”严重影响行业正常运行,加大宏观经济潜在风险。

  王绛指出,一是上一轮国企改革后,一些劣质资产依然存续;二是受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在产能扩大后遭遇环保等约束,企业陷入困境却无力改制或破产。这些都提醒我们,新一轮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防止僵尸企业尾大不掉,在出台产业政策时也要更为慎重,以防形成新的僵尸企业。”。

  至于僵尸企业的危害性,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是“无功受禄”,无经济效益却占用大量资源,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尽管僵尸企业无效益,却依然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本、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部门流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是“寻衅滋事”,无竞争实力却扰乱市场秩序,还以稳定为借口占据社会资金。例如前些年,钢铁价格飘红,一些僵尸企业就“死灰复燃”,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加重、利润下降加速、研发投入不足,阻碍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培育成长。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说:“一些方面出于社会稳定等考虑,为了维持僵尸企业存在,持续为僵尸企业输血,导致不公平竞争,甚至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三是“蚁穴溃堤”,无偿债能力却吸纳大量企业拆借与银行贷款,易引发金融风险。王绛介绍,僵尸企业往往背负大量负债,而且有时涉及民间借贷,关系到当地众多企业的资金链安全。而且,一些银行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呆账变坏账,也不得不一次次续贷。僵尸企业处置不及时、不合理,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安邦咨询研究团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提供的报告显示,澳新银行9月底警告称,“僵尸”国企债务不断增长,可能拖累经济增速最低降至3%。据彭博报道,如果国企能跟上私企发展的步伐,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本可以达到8%。然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偿债压力,这些企业将拖累经济增长。

  僵尸企业清理困难

  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僵尸企业)为什么在产生之初没能及时清理?

  事实上,僵尸企业的清理工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困难,这也是僵尸企业得以苟延残喘至今的重要原因,这其中似乎也夹杂着诸多无奈,想啃却啃不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僵尸企业的清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王绛分析指出,清理僵尸企业的4点困难之处,一是资产变现困难,债务负担沉重,难以足额支付改革成本。二是历史欠账较多,资金缺口较大。三是遗留问题众多,清算注销困难。四是职工安置较难,稳定压力上升。

  对于职员安置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则提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下岗潮,并且强调不能重演90年代国企下岗悲剧,他这样说道:“90年代,你一点钱把人家工龄买断了,闹出好多后遗症,人家在埋怨,而且年龄都四五十岁了,再找工作难啊,到哪儿去找啊。改革的代价由下岗员工来承担,这是不合理的。所以这次不裁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吸收他们上岗,增加收入,这就是供给方面的改革。”

  由此看来,去僵尸企业其实并不简单,这背后所面临的职工安置、企业重组破产、银行坏账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并且还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给予支撑辅助,如果不设计好清退僵尸企业的后路,未来也必将遗留或暴露出许多问题。

  2016年,清理僵尸企业刻不容缓

  但是2016年,中央重点部署“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等经济任务,也将“去僵尸企业”列入5大经济任务,将其上升至了国家意志层面,有人说2016年是“国企结构改革年”,也是“清退产能之年”。

  对于当下全球宏观经济大背景以及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现状,欧洲经济处于低速增长,美国经济有所复苏,但还没有完全复苏到位,俄罗斯日本的经济发展甚至处于衰退状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国提出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同时推动我国未来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维护全球经济增长,为完善改进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贡献我国的“正能量”,这份“正能量”也将有利于彰显我国的话语权和全球经济责任。

  保建云还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在对短期总有效需求进行管理的同时,我们更加强调长期总供给的改革,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关于宏观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供给侧改革也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未来经济发展演变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的特点,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非常重要的指向。

  正是在上述的大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对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而“去僵尸企业”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正如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所说的那样,“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是要对僵尸企业实行清退。”

  20151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当前要着力稳定工业增长,提高企业效益,特别提到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加大支持国企解决历史包袱”。积极落实会议精神,勿让“僵尸企业”继续影响经济健康运行,对促进国有企业挖潜增效、优化产业结构,显得重要而迫切。

  与此同时,近年来出台的诸多相关配套政策也有利于清退僵尸企业,为僵尸企业提供善后之路,王绛指出,“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这也是清退僵尸企业的重大利好。”

  也有消息称,去年年底在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有人提出,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利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有工信部内部人士称,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规模首期可能为300亿元,主要用于退出过剩行业员工社保安置,重点是推动“僵尸企业”退出。

  由此来看,一方面,“去僵尸企业”既是完成2016年各项经济任务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保障未来经济健康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2016年将其上升至国家意志层面,中央的高度重视为其提供有效的清退方案,各项政策措施也积极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下决心清理“僵尸企业”,啃下并消化好这块硬骨头。这是中国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中国经济“供给端”的真正升级,如果下决心破除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干扰,按照市场的法则让“僵尸企业”出局,产业竞争的思维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2016年,去僵尸企业,时机到了,理由充分,动力十足,一举歼灭。

 

【返回】
 
 
       

地点: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邮编:100195 电话: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传真:010-88499941
E_mail:kefu@qiyeqs.com   网址:http://www.qiyeqs.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6007132号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17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