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向“僵尸企业”宣战 成去产能重要抓手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9日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作者:何欣荣
核心提示: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列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近期陆续举行的地方两会上,多个地方将清理“僵尸企业”,视作去产能的“牛鼻子”。而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是“僵尸企业”实现“安乐死”的关键。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列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近期陆续举行的地方两会上,多个地方将清理“僵尸企业”,视作去产能的“牛鼻子”。而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是“僵尸企业”实现“安乐死”的关键。
停输血、摸底数、抓重点
“僵尸企业”,是指那些不赚钱、高负债、吃补贴,靠吸食社会资源度日的企业。“僵尸企业”之所以“僵而不死”,与地方或明或暗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对此,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内蒙古政协委员、包头市副市长安润生表示,各级政府要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保护,司法部门要依法给企业的市场化破产创造条件,财政和金融部门要出台落实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
除了下定决心,摸清底数也很重要。山东省之前的调研显示,各市报上来的“僵尸企业”有448家,其中80%已经停产。甘肃省统计显示,有110余户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负债超过1500亿元。
结合地方情况,各地还确定了处置工作的主攻方向。河北省提出,通过清理“僵尸企业”等措施,年内压减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水泥150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量箱。山东省提出,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有色、轮胎和地炼等八大行业去产能。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清理“僵尸企业”,知易行难。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是两个最关键的问题。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以及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
“这其实对'钱从哪里来’有了一个回答。”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对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会可能出现的集中下岗和财政支出困难,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应对之策。
除了政府支持,清理“僵尸企业”还可以借用市场的力量。甘肃省政协委员杨小燕表示,民营企业可通过投资参股对“僵尸企业”进行改造,也可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僵尸企业”,实现民资、国资的双赢。
清理“僵尸企业”会给就业带来多大的影响,下岗职工如何安置,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对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给予再就业帮扶。在多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一些大型集团还选择自我突围。“员工本身是资源,如果都放在炼铁炼钢岗位,可能就是负担。”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表示,武钢集团成立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下面有若干个牵头人组成的小组,带动职工向外突围。
对经济运行影响几何
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一些冲击。“去产能不仅是企业本身难,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浙江省人大代表王茂法指出。
对此,不少地方政府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以更加灵活的经济增长区间替代具体的数字目标,成为部分区域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如上海市表示,今年将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左右,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5%-7%。广西壮族自治区表示,今年广西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8%。
清理“僵尸企业”造成的短痛,最终可以换来经济质量提高的长益。“市场出清后,原来僵尸企业占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信贷等,都可以在政府引导下流向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的除旧立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