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该非法转让行为是否超过行政处罚时效
 

该非法转让行为是否超过行政处罚时效

发布时间:20151125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韩新远

 

    【案情】

    200371日,一国有银行X支行与案外人刘某签订房屋买卖协议,约定X支行将其一处划拨土地上的一幢楼房卖给刘某,并完成交付。双方于20081月办理了房屋转移登记,而相关土地却未向有权机关申请办理审批手续。接群众举报,20105月,X市国土资源局对X支行非法转让国有划拨土地案件立案。经调查,前者认为后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六条等规定,于201410月作出对X支行处以没收违法所得20万元、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X支行不服,以该处罚超过两年处罚时效,处罚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提起诉讼。

 

    【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X支行的违法行为超过两年处罚时效,应不再给予其行政处罚。第二种观点认为其违法行为并未超过处罚时效,应给予行政处罚。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合理把握行政处罚时效的例外情形。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处罚。但该条第二款又规定,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是两年时间条件的例外情形,是对时效原则的补充完善,也是一种立法上的法益权衡。

    2.X支行的非法转让行为并未实施终了。该案中,X支行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将位于国有划拨土地上的房屋转让给他人,该行为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的强制性规定。虽然双方已完成交付,并办理了房屋转移登记,但涉案土地一直未向有权机关申请办理审批和变更登记使用权,故应认定上述违法转让行为尚未实施终了,仍处于继续状态,并未超过处罚时效。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法院)

【返回】
 
 
       

地点: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邮编:100195 电话: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传真:010-88499941
E_mail:kefu@qiyeqs.com   网址:http://www.qiyeqs.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6007132号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17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