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警惕廉价资本冲击

警惕廉价资本冲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 吴庆
 


2010年04月30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东亚等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因参与金融全球化的程度不高而避免了更多的直接损失。欧美国家由于大力推动及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也承担了金融衍生产品减值损失的绝大部分。

  然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的间接损失远远超过了金融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在间接损失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廉价美元的冲击。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欧美央行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但金融市场上的违约风险仍然阻止了欧美各国国内的金融交易。这就进一步迫使以美联储为首的几个主要央行前所未有地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主要货币的基准利率趋向于零。2008年8月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震动与恐慌,国际资本流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纷纷出售在新兴经济体的资产,将外币资产兑回美元以提高公司应对国内市场风险的能力。

  跨国金融机构为什么优先减持在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主要原因在于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导致欧美金融市场失去流动性,也失去为金融资产定价的功能,金融资产无法在欧美市场上变现,跨国金融机构只能出售其在新兴经济体的资产。跨国金融机构的这一应急操作导致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降低和资本外流。

  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的推动下,全球主要央行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2009年3月开始起作用。尤其是发达国家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低了市场利率,而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利率变化不大,这两类国家间的利差扩大,促使更多的跨国投资者从欧美日等低利率发达国家借钱、到高利率的新兴经济体投资,这就是所谓的“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导致国际资本重新流向新兴经济体,推动了资产价格再次上涨。

  在全球几个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前,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还要继续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持续的国际资本冲击会增加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并推高资产价格,尤其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

  目前,新兴经济体中的越南、印度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由农产品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迫使两国的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本国金融市场有持续的副作用,也会推高本国的通货膨胀,因此注定不会在发达国家持续太长时间。当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如果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已经被推高到离谱的程度,就有可能触发国际资本迅速外逃。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新兴经济体遭到的打击将会比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更加严重。

 

【返回】
 
 
       

地点: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邮编:100195 电话: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传真:010-88499941
E_mail:kefu@qiyeqs.com   网址:http://www.qiyeqs.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6007132号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17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