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攻坚克难 义无反顾——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攻坚克难 义无反顾——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2009-12-09 05:50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者按:

  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省国企改革的进程和成果,本报从今天起,陆续刊登系列综述报道和典型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经过改革重组,南钢弹扁钢生产连创新高。本报记者朱文标摄

  一场触及实质的变革带来了江西人对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新认识。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户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从2007年底的16.7%下降到目前的12%左右,但国有资产总量却于今年实现“五年翻两番”。

  这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艰难推进的改革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生动诠释。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勇于胜利,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全省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从2008年5月我省做出“两年内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的重大战略决策,至今年年底,省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可基本完成,设区市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也可以完成,改革进展之顺利、成效之显著不仅给全省人民信心与鼓舞,也赢得了全国的瞩目。

  实现江西崛起,赣鄱儿女正齐心协力,奋力迈过国企改革这道“槛”。

  以“冬泳”的勇气,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开启国企改革的“破冰”之旅

  有人感慨“天下最大的难事莫过于国企改革”,而我省实施“两年内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正逢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时,可谓难上加难。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土地如何变现,成为国企改革必须破解的三道难题。

  去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一批优势企业开始遭遇市场寒流。江铜集团的铜价每吨从最高时的8万元跌到2.2万元,江钨集团的钨产品价格几乎是拦腰斩半。国内外不少企业选择捂住钱袋子“冬眠”,保存实力。

  以土地为主的资产处置是筹措国企改制资金的主要渠道。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土地卖不出好价,一些国企土地屡遭流拍,资产难变现。

  一批外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国外市场萎缩的影响,开工不足,用工量下降,安置职工就业较以往更艰难。

  国际金融危机的诸多不利影响,让不少人对国企改革产生畏难情绪。省委、省政府以前瞻的眼光,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危机也是国企改革最大的机遇的明确思路。

  危机中蕴含着生机,危机过后,谁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拥有先发优势。

  以改革的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加快改革,就能够为我省实施“弯道赶超”战略提供动力机制。

  在国内,照相机已是数码相机一统天下,使用胶片的老式相机根本无人问津。然而,凤凰光学集团的老式相机却风景独好,去年出口非洲及东南亚国家3万台;今年逆势而上,已出口5万台。这说明危机下市场的萎缩是结构性、区域性、阶段性的,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进行有效的产品结构调整。

  而江钨控股集团在靖安的一家合资企业生产的硬质合金,每吨卖价与湖南株洲及瑞典的同类企业相比要低十几倍乃至上百倍。这就是科技含量产生的差异。

  国有企业要提高市场敏锐度,要靠大联强,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必须创新体制、机制,产权不明、效率低下、包袱沉重的企业无法捕捉到市场机遇,也很难找到战略合作伙伴。

  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力争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

  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涉及507户国有工业企业,包括32户省属企业、42户省属下放企业和338户设区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以及95户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有约40万名职工需要安置。

  这些国有工业企业陷入破产、停产、半停产境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人担心,要解决多年累积的债务、冗员、企业办社会等诸多复杂问题,两年的时间会不会太仓促?

  据悉,全省507家工业企业沉淀资金数百亿元,不改革不仅无法盘活,这部分国有资产还在不断缩水,出现令人心痛的“冰棍效应”。

  南昌市69户列入改制范围的市属国有工业企业中,只有12户企业正常生产或部分生产。

  九江市126家未改制的国有企业中,有一些企业近20年都处于停产状态,共涉及职工4万多人,不少工人多年未领过工资。

  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看问题,设备陈旧的老国企不改革就无钱投入技改,能耗高,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

  从关注民生的要求出发看问题,企业不改制,多年积累的困难和矛盾得不到化解,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社保费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职工利益得不到保护;一旦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势必将大量的员工推向社会,还将对社会稳定造成隐患。

  既然绕不过、拖不起、慢不得,只有选择背水一战!

  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刻的历史使命感,吹响了国企改革破冰攻坚的总攻号角。用两年时间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尽快解决全省国有企业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

  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召开一系列座谈会。

  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一次省委常委会上,苏荣主持通过了国企改革的“二十二条”举措,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目的、原则、重点和方式。

  以省长吴新雄为组长的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事项。据悉,我省先后出台了20多项相关政策,保证了改革的高效有序推进。

  以兼顾改革、发展、稳定的智慧,让国企迸发活力,职工得到实惠

  国企改革面临一系列的深层次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需要智慧的。

  筹措国企改革资金,土地变现是重要渠道。为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土地变现的不利影响,我省采取由政府收储土地的办法,让改制资金有了保障。

  省财政融资53.8亿元,借给有关的设区市,让他们把企业的土地收储起来,用这笔资金妥善安置职工。

  待市场回暖后就会增值,各设区市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出让土地,收回资金,再还给财政。这一举措既解决了改革资金筹措问题,又防止了贱卖国有资产。

  涉及40多万职工切身利益的国企改革,在全面推进以来至今的一年半时间内,保持了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没有发生影响大的群体性事件,这是我省周密部署、精心操作,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作用的结果。

  社会上对国企改革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国企改革就是把职工推向社会,二是在认识上把职工作为国企改革的对立面。

  此次改革,我省旗帜鲜明地指出,国企改革的目的是让企业焕发生机,为职工创造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消除隐性失业;其次,职工是改革的主力军,要尊重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依法操作、民主操作、有情操作、阳光操作。

  截至目前,省市县共筹集资金194.1亿元,不仅职工补偿金一次性发放到位,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而且拖欠多年的职工工资、社保金、医疗费等全部得到解决。正是各级政府付出真情实意,拿出真金白银,赢得了广大职工对改革的真心拥护。

  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企业不同情况,推进国企改革。整体上市、产权多元化、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和整体出让等多种方式让国有企业活力迸发。

  江铜集团公司、新钢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实现主营资产整体上市;新钢公司重组整合洪钢公司、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兼并重组国盛证券公司……截至目前,省属集团公司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展开面已达52%。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工业企业中已批准的破产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然而,我们欣喜地发现,改革名单中还有一些像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省煤炭集团公司一样,虽然还在正常生产,但因为竞争能力弱、发展前景暗淡而面临生存危机的企业也主动加入改制行列。

  国有企业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用工制度市场化取向,其改革成果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西国有经济经历改革的阵痛与洗礼之后,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本报首席记者鄢玫
 

【返回】
 
 
       

地点: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邮编:100195 电话: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网  传真:010-88499941
E_mail:kefu@qiyeqs.com   网址:http://www.qiyeqs.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6007132号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176号 

Baidu
sogou